生活中不可缺少的,手机还需要工业设计师吗?美国的苹果手机在商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,引来所有手机厂商跟随,几乎哪里都是iphone的影子。随着全面屏的普及,手机上可供给工业设计师们发挥的空间更少了。
如果我们总是思考怎样把新一代iphone用廉价的工艺模仿过来,把眼光困在现实之中——尽管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这么做——还不如回头看看过去,从那些一流的深圳工业设计设计师们的作品中,获取智慧和美的慰藉。
视野围内,我挑选了七款手机,前六款两两一组,它们的设计动机或设计语言形成奇妙对照,但都紧紧围绕着手机设计本身的进化方向。唯有最后一款潇洒出尘,独独以最直观的、不可抗拒的「美」岔出另一条道来。
1.Infobar2, 深泽直人设计,2007年上市
深泽直人工业设计Infobar2是在2006年,当年的11月份效果图已经挂到网上了。彼时,初代iphone尚未面世,深泽直人说:有机。贴近身体的工具,是身体的延伸。手机是人视觉、听觉、思想感知的延伸,它几乎是身体或者说手的一部分,我们的身体和手掌没有直线,所以靠近身体的工具采用有机曲线构造的有机形态,是不可避免的。于是有了形态饱满舒适、造型整体、非常直觉适合手握的长条形Infobar2。
我们注意到它跟其它前后壳结构的手机有何不同:分模线消失了,分型面与分件面偏离,呈现出一个腰鼓形的完整而封闭的腔体。这是工业设计师刻意追求的结果:由外观的无缝达成鲜明的整体感。工艺上,除了需要高精度的模具外,还得通过后续打磨抛光,去除外观面最外边缘的分模线。
2.iphone 3G,苹果设计,2008年6月10日上市
2007年1月初代iphone发布,此后智能机进入触摸屏时代。一年半之后,iphone 3G问世。对比iphone 3G和初代iphone,看出什么区别来了吗?iphone 3G更轻盈、更精致也更整体。原因除了初代iphone采用半截铝壳加天线部分半截塑的背盖,带来视觉和触感上的割裂感外,更重要的是背部弧面的差异。iPhone 初代厚度11.6mm,iphone 3G厚度12.3mm,削减厚度感成为iphone 3G的设计诉求,因此带来背部大弧面的设计,体现在侧视图上就是曲线过渡不同,初代iphone是很短的一截圆弧曲线过渡,iPhone 3G背盖是整块有弧度的塑料,以有机曲线平缓跨过脊背走向正面构成。
还记得2006年深泽直人说「有机」吗?这个时代优秀的工业设计师们在手机设计的窄路上相遇了。弧线越过最高点向内收,分件线和分型线偏离,靠后续打磨抛光隐藏外观分模线。都是为了塑造一体感,带来的代价是各种插孔细节的妥协,和对模具的苛刻要求。
设计上Infobar 2拥有更好的整体感。iphone 3G虽然削弱了前后壳结构,但是仍旧给人后盖包裹着元器件的感受。无论是视觉还是心理体验上,屏幕和后盖,它们还是分离的。直到九年后,亮黑色Iphone7问世。
3.Prismoid,深泽直人设计,2009年
设计不是为了装饰,而是为呈现事物的基本形式。Prismoid呈现了翻盖机一种的原型。在基本型长方形的基础上设计圆角和斜角的尺度,以4.8mm的斜面倒角命名C4.8。深泽直人擅于把某些通用的设计尺度拿过来变成产品设计的符号,比如R2.5系列,±0品牌。他的设计一贯地体现出良好的尺度感。
4.Iphone4,苹果设计,2010年6月8日
如果说初代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,那么iPhone 4就重新定义了iPhone系列。精密、纯粹、内外合一。金属和玻璃的材质搭配,对称均衡,不锈钢边框既是结构件又是外观件,形式即功能。iPhone 4呈现了智能机一种原型。
iPhone4会成为一代经典,是那种可以放入博物馆玻璃柜供人观赏和瞻仰的作品。说它经典,不在于功能层面——而今它已失去了使用价值,没有人真的愿意在iPhone X流行的今天仍旧使用着iPhone 4;也不存在怀旧的情愫——毫无意义,没有人真的愿意回到iPhone 4诞生那年;而是因为七年多过去了,「好」的标准在变化,但iPhone 4仍旧代表了我们内心所尊崇和向往的某种时代精神的源头和顶峰。今时今世,作为设计师,你懂的。
对iPhone 4的讨论关系到我们是如何认知设计的。人眼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有追求简化的趋向,把事物从背景中提取出来,识别轮廓,通过一些标记和特征来形成完整形象,同时记忆和经验也参与其中。只需看一眼iPhone 4,你就能粗略记住它的轮廓,毋需触摸,就能体会到金属的扎实质地和玻璃的光滑清凉。它的整体形象,清晰明确地传达出形态特征和材质表现,具有极高的识别性——这一点非常重要,可作为评判设计是否优秀的标准。许多含混不清的设计想要依靠局部的突出特征来添加识别性元素,比如锤子坚果pro 2的「金线」,在形态上带来非常强的割裂感,导致手机底部的诸多开孔形态纠结破碎,在设计上属画蛇添足。可是对于一个快消品来说,在传播上它所做的迎合又是成功的。即便是学习,设计师也要有明确的判断力,知道该学些什么。
5.X-RAY,吉冈德仁设计,2010年上市
「坦白式」的设计。
X-Ray如其名,强调新材料PC+GF(聚碳酸酯+玻纤)在光线之中的透视效果。如同X光下的人体骨骼,阳光下树叶的纤纤经络,手机的自然面貌——印刷电路板、元器件及内部结构——通过半透机身坦露出来,裸体般呈现在人们面前。有深度的透明感,配合红黑蓝三种颜色,营造出成熟沉着的氛围。通过透明材质的表现,手机外形在视觉上消失了,呈现出精密产品本身的物质性和秩序感。
6.亮黑色Iphone7,苹果设计,2017年上市。
七年后, 亮黑色Iphone 7问世。智能机走到X-Ray的另一端:手机的物质性已经不再被关注,大众要的只是那块「黑镜」里提供的内容。
在亮黑色Iphone 7上,我们看不出那光亮的是金属还是玻璃,材质的边界消失了;曲面的转折、天线的分割看不见了,形体轮廓隐藏在环境光的反射中,视觉上手机轮廓的边界也消失了。
「黑镜」为我们提供了一切,人们已经习惯Icon构成的抽象世界,不去、也难以找到途径去探究物品的物质性,更无此必要。人与物的距离越来越远,我们活在一个充满符号的世界里。实体产品的物质性意义,仿佛是上个时代的语言,我们还会用精密、科技感去形容一台手机吗?人们看待和使用物品的方式已经变了。而亮黑色Iphone 7高度抽象化的设计,在视觉和知觉上达到前所未有的一体性,是苹果Unibody风格的大成之作,也再一次标明了手机工业设计的进化方向。